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统战动态 > 民族宗教

以“魅力无锡”精神内核 擦亮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底色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。近年来,无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以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”为主线,地级市全面创成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”,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唯一,涌现出惠南社区、江南大学、新日股份、宜兴紫砂小学等先进典型,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“七进”场所中的普遍覆盖。

 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,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、乡镇企业、“苏南模式”的主要发源地,有着丰富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改革开放以来,无锡打造出物联网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等地标性产业,各行业涌现出一批改革创新、勇于攀高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,为开展“民族团结教育”积淀深厚的资源。同时,无锡也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区,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14万人,其中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约11万人,庞大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,预示着无锡需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。

  学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,肩负着为广大青少年培根铸魂的时代重任。无锡部分学校勇于探索,用活用好当地优质资源,灵活多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实现寓教于乐、化教于心。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作为全国首批12所承办“内地新疆高中班”的学校之一,民族团结教育极具特色。东亭柏庄实验小学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惠山泥人”,打造“泥塑惠人”校本课程,培育民族团结意识。宜兴紫砂小学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、外来民工子弟开展“扶志扶智”教育,播撒民族团结种子。江阴月城实验小学用好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(锡剧)”资源,做优“小锡班”社团,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。东绛第二实验小学以“民族运动会”等“五个一”活动,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。通德桥实验学校以“雷锋精神”为桥,援疆“名师云课堂”为媒,共诉民族团结情谊。玉祁中心小学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龙舞文化”为基点,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、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感悟,夯实民族团结基础。这些学校围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教育主题,继承传统、打造特色,形式多样、个性鲜明。

  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担当,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根本要求。要善于挖掘“大美中国”,特别是“魅力无锡”精神内核,鼓励更多中小学“学先进、比先进、追先进”,挖掘好利用好无锡特色,找好精准切入口,各寻其美,各美其美。

  筑好同心梦,建设特色学习阵地。有侧重地挖掘“新四军六师师部纪念馆”“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”等丰富历史遗存价值,打造带有无锡地方印记的“精品课资源库”。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,开发民族团结进步地方读本和校本课程,利用课堂教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、内容和方法讲深讲透。

  画好同心圆,建设特色宣传园地。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,弘扬各民族奋斗发展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,融入荣毅仁、王选、孙冶方等无锡名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光辉事迹,拓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空间,以专栏节目、专题班团队会、讲座和公众号小课堂等形式,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奋进故事。

  唱好同心曲,建设特色文体场地。无锡文化形式丰富多样,有锡剧、宜兴紫砂、惠山泥人、留青竹刻、锡绣、吴歌、微雕和无锡纸马等非遗项目,也有龙舟竞赛、舞龙、武术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。中小学需汲取传统文化营养,以“沉浸式”体验为出发点,组建民族特色体验社团、民族体育小队,搭建民族团结“大舞台”,感受“一次民族习俗”、参与一次“民族体育项目”、跳好“一支民族舞”,唱好“一首民歌”。

  走好同心路,建设特色实践天地。鼓励学校积极融入国家民委“三项计划”,开展东西旅游参观和课外研学、研讨。组织学生参观海澜集团、无锡歌剧院、无锡红石榴就业促进中心、新日股份、明慈医院等模范单位,感悟民族团结内涵;走近大国重器无锡超算中心“神威·太湖之光”超级计算机、中船702所万米深潜器等科技企业,体验无锡改革开放伟大成就,激发学生投身强国建设、复兴伟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。

  架好同心桥,建设特色服务基地。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作用,组建红石榴宣传队、志愿服务队,开展社区公益等活动,从小培养学生使命担当意识。积极参与东西部学校对口支援交流活动,加深学生对“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认识,感受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。

  (锡山区委统战部供稿)